蘋果日報 報導╱黃子倫
據統計全台約有14萬名癲癇患者,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吳禹利表示,癲癇是先天性或後天因素如腦瘤、撞擊等造成的腦部疾病,當腦部受刺激就易有意識障礙、抽搐、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日常活動如聽抒情音樂、看電視或打電動都可能誘發,嚴重恐危及生命,新式口服藥已納入健保,每天服1碇可有效降低5成發作率。
吳禹利醫師表示,癲癇非兒童或老年人專利,成人也可能發作,由於發作時恐導致意識喪失,常有癲癇患者因此跌倒損傷,或不慎窒息死亡,目前癲癇的診斷主要以血液檢查、神經檢查、腦波檢查、電腦斷層攝影等幫助確診,再進一步使用藥物治療,但傳統藥物如鈉離子阻斷劑會全面阻斷神經傳導活性,間接導致憂鬱、疲倦、記憶力差等副作用,加上服藥劑量高,導致用藥順從度低,而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perampanel)大幅降低副作用且治療效果佳,目前已納健保給付。
【先了解】
大發作易昏厥
癲癇發作時可略分大發作、小發作兩種型態,大發作時患者會失去意識、全身抽搐、肢體僵硬、雙眼上吊、咬緊牙關、口吐白沫等,甚至會大小便失禁,每次發作時間約2~3分鐘,吳禹利醫師說,曾有個案職業是廚師因此遭油鍋燙傷,或是剛好如廁從馬桶上摔落撞斷門牙等狀況。
小發作損神經
小發作時不會失去意識,或許僅短暫喪失意識數秒鐘,但伴隨手腳或臉部出現無法控制的抽動,也可能有臉與肢體發麻、噁心心悸、不自主的眨眼、抿嘴等神經失調現象,另外還會有亂跑亂叫、情緒激動,甚至有攻擊性等類似精神疾病的行為,端看發作時腦部受影響的部位而定。
【這樣做】新口服藥治療
吳禹利醫師強調,癲癇症狀複雜,治療難度高,目前約4成患者使用1種以上傳統口服藥物仍無法控制病情,今年6月1日起,健保給付新一代抗癲癇藥物(perampanel) ,藥效專一性高、副作用低,可有效降低5成發作率,抑制大發作效果不錯。
詳加記錄病程
即使積極用藥控制,癲癇患者仍恐會突然發作,建議當症狀結束後詳加記錄發作始末時間、發作可能原因如聲光刺激、飢餓、睡眠不足等,及發作時的症狀、發作後的情形,另外,若是發作後仍虛弱無法自行恢復者,則應儘快就醫急診治療。
謹記回診治療
吳禹利醫師強調,臨床治療癲癇主要以降低發作症狀為主,需仰賴患者積極用藥、詳加記錄、依照醫囑回診,且以目前醫療能力,癲癇是可以有效控制,直到完全不發作的,另外,若有因用藥導致副作用產生,也可與醫師溝通改變用藥方式。
【醫師說】
新一代癲癇口服用藥因易與蛋白質結合影響藥效,建議晚上睡前吃效果較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