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偉-天真』是我耳熟能詳的歌曲,輕快與抒情的曲風,讓人不自覺的放鬆了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如流行樂、古典樂、輕音樂或節奏舞曲,能舒緩心情甚至能連結個人過往的經驗與情感。大腦如何感受、處理音樂,一直是神經科學很夯的話題;音樂如何影響癲癇患者更是個有趣卻複雜且未知的領域。早在1937年,文獻記載了極少部分病人聽音樂會誘發癲癇發作;而在2010年論文敘述音樂可治療癲癇,改善認知功能與減少癲癇樣波。
音樂有主觀的喜好因素,也有客觀的音質、旋律等條件。為何音樂對於癲癇患者大腦有如此雙重影響,目前為止仍沒有明確的科學解釋。至今的醫學還是無法解釋許多大腦奧妙的表現。
音樂誘發癲癇
「餳簫咽窮巷,沈沈止復吹。小時聞此聲,心神輒爲癡。」這是節錄清代詩人龔自珍的作品『冬日小病寄家書作』。「予每聞斜日中簫聲則病,莫喻其故,附記於此。」這位大詩人,在黃昏時分,一聽到簫聲就會生病,這是中國文學史上記錄因為聽到特定聲音而生病的敘述。西洋文學中,莎士比亞著作『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景中也提到,有些人聽到蘇格蘭風笛音樂會尿失禁。依現今醫學的推估,可能指的就是現代音樂誘發癲癇。雖然16世紀就有記載此現象,直到20世紀才有人定義此為『音樂癲癇』。
音樂癲癇是一種罕見的單純或複雜型局部癲癇,預估盛行率為每10,000,000人口中有一位患者,平均發病年齡是28歲;約略55%是女性,而且多數病人都熱愛音樂。會誘發出癲癇的音樂類型非常多元也因人而異,可依音樂種類分類(古典、宗教、爵士、音樂喜劇),依樂器(鋼琴、管風琴、小提琴、大提琴),依情感(愉快、傷心、愛情),或依作曲家分類(貝多芬、華格納Wagner)。除了聆聽音樂會誘發出癲癇外,有些時候歌唱、彈奏音樂也會癲癇發作。音樂會誘發出癲癇的因素除了音樂本質如音調、音高、節奏之外,越來越強調音樂賦予的情感感受,特別是愛情,是音樂誘發癲癇的重要元素。
有趣的是,當音樂刺激一旦消失,尚在預兆階段的病人可能就可以避免癲癇發作。大多數音樂癲癇發作源自於右側大腦顳葉,這正是大腦感受與處理音樂的功能區,卻也有一部分病人癲癇發作源自於左側大腦或非顳葉區。
音樂誘發癲癇的治療與一般患者相同,抗癲癇藥物控制、癲癇手術病兆切除、或給予電刺激神經調控;更重要的是避免音樂的刺激。聆聽音樂對於正常人而言是種休閒愉快的享受,但對於音樂癲癇患者卻多了幾分壓力。
音樂治療癲癇
音樂潛在的治療效果多數運用在大腦與認知科學,有研究指出,大學生聆聽莫札特K448鋼琴奏鳴曲10分鐘,能夠立即改善時間空間推理能力,這樣的現象我們稱之為『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不僅正常人,甚至帕金森氏病、老年性失智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都能因為聆聽音樂而有認知功能的益處;而動物實驗小老鼠的迷宮測試也可觀察到相同莫札特效應。
音樂可以治療癲癇,其實是高雄醫學大學所發表的論文研究,其中指出小兒癲癇患者聆聽莫札特K448奏鳴曲8分鐘,81%的病人能減少33%發作間期的癲癇樣波;經過6個月的音樂治療,73%的病人能減少50%以上的癲癇發作頻率。神奇的是,其他研究發現昏迷與癲癇重積症的病人經過音樂治療,也有相同減少癲癇樣波的效果。基礎研究提出莫札特效應是直接透過大腦皮質細胞反應,也有其他論述是透過增加大腦多巴胺的結果。
音樂會誘發也可治療癲癇,這樣雙重的影響是種令人著迷卻原因不明的現象。音樂癲癇被記載的很早,但被報導的很少,極可能是醫師和病人都忽略了音樂對癲癇的影響。我們應當提高意識來提高診斷率。
最終,身為一位醫師當然希望所有癲癇患者聆聽音樂就能控制癲癇。莫札特K448鋼琴奏鳴曲是最被廣泛討論的曲子,現今手機普及率高,不妨下載來聽聽,或許也有類似的莫札特效應。祝每位患者都能戰勝癲癇,有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Maguire, M.J. 2012. Music and epilepsy: a critical review. Epilepsia. 53: 947–961.
Wieser, H.G., H. Hungerbuhler, A.M. Siegel, et al. 1997. Musicogenic epilepsy: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ase report with ictal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pilepsia. 38: 200–207.
(本文為林口長庚醫院 腦功能暨癲癇科 曾偉恩醫師作。刊餘台灣癲癇之友協會 季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