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性失智症的定義


        失智症是一個症候群,主要是描述一群因記憶力退化及認知功能衰失且其嚴重程度已達到影響病人本身工作或社交功能的疾病。而這些病症多發生於年齡大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少數也會影響年紀較輕的中壯年人士。早發性失智症或年輕型失智症正是描述臨床上符合失智症的診斷標準而病患年齡少於65歲的病症。一般而言,早發性失智症的診療並不強調其成因,即是其成因可以是多元的。不過,和一般的老年失智症一樣仍以退化性佔多數。


早發性失智症的盛行率和發生率


  
早發性失智症的盛行率目前為止只有零星報告,以英國的調查研究為例,30-64歲年齡層中每十萬人平均約有67.2人(Harvey; 1998)。另外根據2000年英國另一地區的報告則為每十萬人口約有81人罹患此症,換算起來則約每千人口約有1病患。和我們已知的一般較晚發生的失智症的盛行率有一段距離(65歲以上老年失智症的盛行率(prevalence rate)約為5-10%,而且隨年齡層的增高,盛行率亦有倍增之趨勢)。


        按照之前的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在早發性失智症的病患中,男性較女性為多。在一篇國外的論文指出退化型的失智症者中間男女性別之比例約為3:2 (M:F=3:2)。

早發性失智症的症狀


       
65歲以上的老年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及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為主。然而早發性失智症的病因類型分布卻有所不同;阿茲海默症所佔比例低,其他類型的失智症,如血管性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或甚至於可治療的失智症等則較多見。在臨床診斷上,和65歲以上的老年失智症的症狀表徵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是記憶力及認知功能的下降,但一般早發性失智症病患退化速度較快,病理特徵較為明顯,許多人具有家族性或遺傳性,一半以上病患容易出現幻覺(hallucination)或妄想(delusion)的精神症狀。


        又由於早發性失智症的病患發病時正值中壯年,又是社交經濟活躍的階段,所以在醫療及照護的需求上都有所不同。這類型病患多是要負責家庭經濟、或是治家教子;一但病發,隨著認知功能的退化,工作能力降低,人格行為也發生變化;接踵而來工作的調整、收入的來源、家務的維持與子女的教養等等問題,都比早是安享天年的老年性病患來的複雜困難。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父母年紀漸老,你是否會擔心他們患上失智症?你又會擔心自己老來失智嗎?或許家中親人已出現失智初期症狀而不自知;更甚者你已經受到失智症的侵犯和威脅,卻認為自己只是偶爾有些健忘而已? 當高齡化的社會來臨,失智症變成你我不可忽視的課題。

 


        老年失智症是一個腦神經逐漸退化的疾病。65歲以上正常老人一般得病率約5%,80歲以上則上升到約20%,90歲以上更可達31%。這樣的統計數字,你還會認為家中長輩或自己不太可能得病嗎?本文將告訴你,失智症對於你及親人的威脅。你可以有更好的預防之道,讓失智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  

          


老年失智症及其致病原因

 


        失智症(dementia),最常見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約佔全部失智患者的60%。它是因年紀漸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所造成的,在65歲以上的老人較常出現。若65歲前出現失智則多為家族性遺傳,特色是年輕就發病,且惡化快。引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有很多:年紀大、教育程度低、少動腦筋、肥胖、少運動、飲食不當、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或是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甲狀腺低下,神經性梅毒感染、肝腎功能不佳,或合併其它退化神經退化疾病如巴金森氏症;另外頭部外傷、或特定遺傳基因也會造成失智。

 


        由於醫藥的進步,失智病患由診斷起估算的平均壽命從過去的7-8年已可延長至10-15年以上,且病人及家屬都能獲得較佳之晚年生活品質。可惜的是一般民眾對失智症認識不多,以為老人忘東忘西是自然現象;往往等到家中老人已出現妄想、幻覺或情緒暴躁等精神症狀,令家人不堪其擾才帶來神經內科門診求診,這時病人其實已達到中度或重度失智了。及早診斷及使用藥物可以改善症狀,延緩腦部退化速度,使病人得到較好的晚年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也可大大減低照護過程中,親屬所面臨的挫折及壓力。

 


何時你應該帶父母去看醫師?

 


        當你的父母開始忘東忘西,重複問一樣的問題,或重複錯失已訂定的約會時,便是求助於神經內科醫師的最佳時機了。和其他疾病一樣,及早診斷和治療,效果愈好。

 


        門診醫師會為他問診,評估有沒有出現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語言等障礙。這些改變是和患者本人過去條件比較,而不僅僅依賴分數作依歸的。為了確定診斷,除了神經理學檢查之外,醫師通常另會安排血液生化檢驗、腦波檢查、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攝影。確定診斷後,便會按病患的需要與嚴重程度,投與藥物治療。

 


        目前符合我國衞生局規定的失智症藥物有Donepezil(愛憶欣)、Rivastigimine(憶思能)、Galantamine(利憶靈)和Memantine(滅擾)。值得注意的是,藥效通常要等到服用1-2個月才會慢慢出現,而副作用往往在服藥初期就先產生,主要為胃口不好,噁心、失眠。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配合認知功能訓練及其他治療元素,對病患的臨床症狀會有所幫助。在設備較完善的醫療機構,醫師會安排家屬上照顧課程,讓家屬及病患不僅可以瞭解此疾病相關知識,更知道病人有哪些治療(例如音樂、園藝)可選擇;亦可加入免費家屬支持團體。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導╱蘋果日報  投訴組

案例

       
        台北劉小姐說,她因不明原因罹患成人癲癇,到中正區大型醫療院所神經內科看診,主治醫師開藥時曾告知抗癲癇藥物可能引發過敏,要她留意,但她無過敏病史,也無藥物過敏紀錄,因此對醫師提醒並不在意。不料服用抗癲癇藥後,竟真的出現過敏症狀,全身搔癢難耐,原打算停藥避免再有過敏症狀,又擔心停藥後可能導致癲癇發病,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向本報投訴,質疑醫師開錯藥害她過敏。


專家意見


        台灣癲癇醫學會秘書長林秀娜說,病患服抗癲癇藥物的確可能引發過敏等副作用,症狀因人而異,有可能搔癢、起疹等,本案應非醫師開錯藥造成,但因抗癲癇藥物種類多,建議服藥後過敏者,應停藥並立即回診,請醫師換藥治療,避免一再發生過敏。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年前,正值30歲花樣年華的黃小姐,在竹科工作外也同時在二技進修,雖然偶爾會出現暈眩、走路不穩等狀況,但誤以為只是貧血而不以為意,後來連右手臂也開始麻痛,直到2~3個月後下肢感覺越來越麻,甚至沒辦法爬樓梯,直到某天因發高燒、下半身動彈不得,到急診就醫後才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20~40歲女性,因年輕時就發病,對個人、家庭或社會代價都非常昂貴,若未經過適當治療,通常在15年後約5成病患需要靠輔助器行走或終身癱瘓!但因多發性硬化症臨床症狀多樣化,且常在發作減緩後便以為沒事而鬆懈,許多患者在首次發病後1.6年才被診斷出來,延誤早期治療才能減緩神經系統持續受損的黃金期。為提醒民眾及早發現可能病徵,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吳禹利主任與鄭美雲醫師提出「自我檢測紅黃綠燈-多發性硬化症檢測表」,提醒民眾避免因延誤就醫而影響治療時效。


  吳禹利主任指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因腦部或脊髓的神經髓鞘病變,使神經訊號的傳導變慢,導致身體動作及感覺思考都會變得遲鈍、甚至消失。臨床症狀視病變區域而不同,包括視力受損、肢體無力、平衡失調、行動不便、麻木、感覺異常、口齒不清、暈眩、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由於症狀因人而異,加上容易被誤認為只是暫時性的身體不適,從林口長庚醫院病歷資料庫發現,病患從發病至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平均經歷1.6年,顯示此疾病初期判斷不易,導致病患延誤就醫。


  為了協助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發性硬化症早期發作時的症狀表徵,吳禹利主任與鄭美雲醫師特別整理與分析10年的診斷經驗及臨床發現,提出「自我檢測紅黃綠燈-多發性硬化症檢測表」,針對不同程度的發病提醒民眾應至神經內科就診,透過全身神經系統檢查(NE),並配合MRI檢查加速病症的確診。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導╱張雅淳 攝影╱李芃葳


        33歲的王先生,當兵時開始感到雙腳無力,後視力衰退、手腳疼痛,無法正常工作,才發現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疾病症狀多,容易混淆,平均花6年才能確診。未來即將有口服新藥可取代打針,減輕不適感。


        巫錫霖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自體免疫細胞會攻擊神經傳導細胞,隨著不同部位的神經受損,症狀也跟著不同,患者容易混淆,平均花6年才能確診。鄭美雲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原因不明,緯度越高的國家越多人罹患此病,但和遺傳較無關聯性。

 

常發生於女性

       
        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20~40歲女性,罹患病機率是男性的4倍,由於症狀多,通常需要不斷轉診,最後透過核磁共振、脊椎穿刺等檢查,才能確定病情。

 

最常影響視力


        可能會疲倦、下半身癱瘓等,但東方人以視神經受損比例最高,大多會視力急速下降、甚至失明,大小便失禁也較常見。

 

4成患者憂鬱


        發病時多在20~40歲,且僅能控制病情、無法治癒,約4成患者會憂鬱。

        多發性硬化症關懷協會將於7/8成立,可交換心情抒發壓力。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帶骨牛肉、牛內臟以及牛絞肉要出口到台灣,引發國內專家撻伐,主要是擔心就算多數民眾不吃,致病的變性蛋白進到國內,高溫殺不死,可能會污染食物鍊!目前國內統計出現過130多個「庫賈氏症」患者,排除和飲食有關,而吃牛肉感染的「新型庫賈氏症」至今零病例,專家就是擔心會破壞台灣這塊淨土。


         「我的朋友得了狂牛症」,短短兩週喪失語言能力,三週喪失意識、吞嚥能力,讀者投書斗大的標題,台灣真的有這樣的個案嗎?的確大約130多人。


         台北長庚神經內科鄭美雲:「庫賈氏症就是會意識不清、失智,急速的失智,還有癲癇,一般都是幾個月內可能有生命危險。」


         腦部組織就像這樣空空洞洞,和狂牛症一樣,但發生在人身上叫「庫賈氏症」,原因不明的「突發性病例」就佔了8-9成,平均年齡65歲。


         只是,眼前擔心的是「新型庫賈氏症」,因為吃牛肉而被傳染,病患年紀相對輕,平均年齡29,所以要阻擋美牛身上的變性蛋白入侵,因為台灣還沒有這樣的案例。


         鄭美雲:「這個蛋白呢,經由高溫、水煮,也沒辦法被去除掉,所以如果吃到這蛋白,它會存在身體裡面。」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胡欣男、張翠芬/綜合報導】


         近來密醫替人放血的行徑有增多現象,光是桃園縣衛生局與警方日前在三天內,就查獲兩件密醫在民宅替人放血治病的個案,坊間更流傳中風者在十指末梢放血,可達到急救、緩解效果。桃園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威達表示,中風患者有很多類型,不是全部適用放血;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鄭美雲也說,中風把握黃金急救三小時,送醫比較實際。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放血是中醫療法之一,現代西醫並沒有所謂的放血,無醫師執照的人執行醫療業務,即屬於密醫行為,是觸犯醫師法的規定,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卅萬元以上一五○萬元以下罰金,民眾千萬別誤信密醫,危及自身健康。




        本身也是醫師的石崇良說,中醫的放血是針對某些穴位或末梢進行刺激,它有一定的原理,但是在現代西方醫學中,並沒有「放血」的治療。




        石崇良表示,西醫唯一稱得上放血的情形,是針對某些血液中紅血球濃度太高的病人,因血液太穠稠,研究發現比較容易發生中風,所以會採類似「捐血」的方式,引流出一部分血液,來降低血液濃度,它的做法比較像捐血,和中風的放血截然不同。




        陳威達則說,放血是中國流傳已久的治療方式,並獲學術研究支持。但由於是侵入性治療,須由具醫師執照者進行,且針頭等醫療器具一定要嚴格消毒。另外,放血適用症狀很多,實際扎針部位、深淺不一,要由專業醫師診治判斷,密醫風險太大。




        他說,針對特別的穴位,中醫根據脈象判定病徵,再適當的扎針放血治療。一般常見的是四肢,但太陽穴等重要部位也有相關放血治療依據。放血量因病徵與患者的身體狀況不同,少則幾十西西,多則二、三百西西。




        密醫常對患者解釋,放出濃稠的「血酸」,能避免栓塞型中風,且舒緩肩頸壓力。曾給合法中醫靜脈放血的黃姓男子就說:「我放了二百五十西西的血,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怎樣,精神似乎好很多!」陳威達解釋,一般人很難辨識何謂血酸,只能勉強說那是「較濃稠、顏色暗紅的血液」。且密醫的醫療器材沒衛生保障,若不慎感染,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


        5年前和朋友到台北縣八里鄉爬觀音山硬漢嶺,回程搭車到台北市金山南路底,下車時雙腳竟然「定格」無法行動。在朋友協助下,大約半小時才稍稍解開雙腳的「抽筋」,趕回家泡了兩個小時的溫水澡,才逐漸恢復。


        5年多來,每次只要走個幾百步或上千步,晚上睡覺時雙腳就從腳底、腳踝、小腿,一路抽筋到大腿內外側。有時抽筋到站也不行、坐也不行,如此折騰數十分鐘,泡完熱水才平復,現在更嚴重到手指及雙臂也會抽筋,簡直是「生不如死」。


        這些年來,我看過不少醫院,也請教過中醫師和很多識與不識的人,但都沒效,聽說聯合晚報錢大夫專欄專門替人解答各種疾病疑難,懇請惠予指教為感。(王先生,75歲,台北縣永和市)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整理;諮詢醫師/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向堯】


問:


        我是一個公務員,在這個單位已服務近18年。外界可能以為公務員是不景氣時代的鐵飯碗,卻不知公務員的壓力常非常沈重。尤其近來外界批評很多,很多政務很難推動。

        我觀察到許多跟我差不多同齡的女同事,好像都會有點手抖、嚴重時連嘴唇都發微微發顫的現象,尤其在忙碌時特別明顯。我自己也會有輕微的手抖。我不認為,她們和我是得了巴金森氏症。有同事私下猜,應是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或神經衰弱。是這樣嗎?如果無法換工作,我們該怎麼辦?(45歲,台北,女公僕)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李樹人/台北報導】


        寒流來襲,全台氣溫降到攝氏10度以下,雖然天氣暴冷,醫院急診室卻熱烘烘,中風、心肌梗塞、肺炎及腸胃道潰瘍等急重症病患把急診室塞爆了,其中不乏鉀離子急遽增高、心跳突然停止而猝死的腎衰竭病患,蒼涼過完最後一個年。

 

泡湯泡到暈倒個案增加


        台北榮民總醫院急診內科主治醫師高偉峰表示,天氣太冷,泡湯成為春節假期最熱門的景點。不過,近來門診卻陸續接到不少泡湯泡到暈倒的個案,愛泡湯的民眾可得小心。

 

        高偉峰指出,溫泉水溫偏高,如果整個人突然浸泡其中,血管擴張,就可能造成腦部血流不足。民眾在浸泡溫泉時,最好先適應水溫熱度,正在服用心血管擴張劑的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一旦暈厥,旁人應該讓患者躺平,再緊急送醫。

 

中風、心肌梗塞病例不斷


        急診室都會出現一波就診潮,今年也不例外,除了中風及心肌梗塞外,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腸胃道潰瘍患者也不在少數,讓值班醫護人員忙翻天。


        和往年比較不一樣的是,前天台北榮總突然湧入五、六名洗腎病患。經深入了解才發現,這些原本就定期洗腎的腎衰竭患者到了過年期間,血中鉀離子遽增,併發肺水腫,甚至心跳突然停止,只好緊急到醫院掛急診。雖經醫師積極搶救,但還是有兩名洗腎患者回天乏術,斷送生命。


        高偉峰表示,原因就在於患者於春節假期時,並未忌口,天天大吃大喝,攝取的鹽分及水分增加,而平均每周三次的洗腎頻率又被年節搞亂,洗腎間隔拉長,才使身體出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向堯指出,除了鉀離子動不動就飆高外,腎臟功能不好的病患不容易控制血壓,昨天就收治一名收縮壓飆高到280毫米汞柱的洗腎病患。儘管在「破表」的血壓下僥倖活了下來,卻也付出併發出血性中風的代價,在施以三種口服及一種靜脈注射降血壓藥的積極治療下,才勉強將血壓壓到200毫米汞柱以下。

文章標籤

CGMHepile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